给斑马线装U型护栏,别把安全与便利对立起来
2025-04-17 09:37:53? ?来源:光明网-时评频道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作者:朱昌俊 近日,宁夏银川网友反映,西夏区人行横道斑马线上,被工人装上了U型管隔离护栏,影响行人及电动车通行,对推婴儿车及残障人士不友好,且夜间过马路时存在安全隐患。 对此,4月15日,西夏区交警一大队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,因为该处曾多次发生交通事故,造成人员伤亡。就在上个月,有家长带孩子骑电动车横穿马路时未下车推行,而机动车驾驶员又未礼让,车速较快发生碰撞事故,酿成悲剧。因此,经过实践,辖区决定在该路段安装U型管固定护栏。 给斑马线装上间隔很小的U型护栏,这一幕让人诧异。尽管相关方面强调这是为了安全,但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,这一做法,多少都显得不伦不类,是否要继续推广,需要慎重考虑。 其实,在斑马线上设置护栏来降低电动车横穿马路带来的安全隐患,其效果到底怎样,本身就存在疑问。比如,电动车在这条斑马线上的通行隐患可能会减少,那会不会逼迫更多的电动车集中涌向其他路口,届时会不会又会增加其他路口的安全隐患?更何况,这一做法也在明显制造更多的“新问题”。比如,推婴儿车和坐轮椅的市民如何方便过马路?甚至,如果有行人被护栏绊倒了,又由谁来负责? 面对质疑,相关工作人员表示:“婴幼儿车可以抬过去,两轮自行车可以推过去,大的超标电动车就推不过去了”。但正如有网友发出的质疑:“婴幼儿车抬过去,谁来抬”?更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:婴幼儿车、轮椅、自行车都不方便了,“这是劝大家少出门”?防止电动车安全隐患,就可以完全不顾其他人的便利吗? 很明显,该做法的初衷是好的。但为了减少安全隐患,就不惜制造更多的“不便”,这未免是在刻意制造某种安全与便利的对立。要知道,安全当然重要,但是任何的“改进”措施都应该有充分的利弊权衡,这一做法带来的安全收益是否与损害的便利相匹配,理当有科学、全面的评估,而不能是“顾头不顾尾”。另外,对安全的考量,也该多些系统思维。比如,这个路口出了某个安全事故,即实施某个措施来减少该路口的安全风险,是否就一定代表城市整体的安全风险真的减少了?而减少电动车横穿马路的风险,是否只能是直接不允许电动车通行? 当然,作为一个新的措施,该做法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现实影响,目前来看,不宜完全下判断,外界也无需对此上纲上线。在回应中,相关方面也表示,已责成辖区大队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优化解决,兼顾特殊群体通行需求,实现安全与便利的双重目标。 但此现象的出现及其引发的争议,更指向一个有着普遍性的现实问题,即公共治理当中,公共部门和机构推行某项措施,或者是作某种“创新”,到底如何确保有足够的合理性的评估?毕竟,且不说斑马线上装护栏是在突破一种普遍性的常规做法,其“标新立异”的必要性和价值本就应该有更充分的论证,而装好之后立刻引发质疑,难道这些大家都能够发现的问题,相关部门和实施者事先完全察觉不到?还是说,察觉到了,觉得不重要?由此,也就回到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:某项关乎公共利益的事,其评价权到底来自何方?到底是一个部门,甚至某一个决策者就能完全拍板,还是该多听听社会的意见? 可以肯定的是,制定公共决策,如果对于社会意见有足够的尊重,恐怕不至于推出一个注定引发争议的政策或行动。这方面的启示和教训,其实不少。无论如何,公共决策多一些全方位的考量,多尊重常识,才能多些成熟,少些剑走偏锋。(朱昌俊)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