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能竞赛应警惕“一赛定乾坤”
2025-04-17 09:37:44? ?来源: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近年来,职业技能竞赛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,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、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。然而,随着竞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部分职业院校对竞赛的过度依赖日益显现,导致了唯竞赛导向的异化现象。 为何职业教育会过度重视竞赛成绩,甚至出现“一赛定乾坤”的功利化倾向?这既有评价“指挥棒”走偏的导向问题,也有“资源分配”的深层矛盾。 先说指挥棒。经过近些年的职业教育改革,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,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。只是,政策在执行过程中,竞赛成绩被过度放大,成了影响院校排名、财政拨款和评优评级的关键因素。而这些关键因素,往往又与资源分配直接挂钩。这无疑是职业院校热衷“竞赛”的主要诱因。 再看资源分配。我国职业院校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,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比例较低,主要依赖政府拨款。在评价“指挥棒”影响下,竞赛成绩既是最大的“敲门砖”,也是最具辨识度的“硬通货”。权衡之下,职业院校的天平自然会倾向于竞赛成绩这一块,进而导致“唯竞赛论”愈演愈烈。 事实上,跑偏的竞赛没有真正的赢家。首先,教育公平被侵蚀。所谓“举全校之力”的备赛模式,本质上是以牺牲普通学生教育资源为代价的“掐尖”行为,不仅违背教育普惠性原则,更容易产生“马太效应”,陷入资源配置失衡的恶性循环。其次,让产教融合沦为空谈。过于重视竞赛技能训练,却忽视行业实际需求,很可能培养出“赛场定乾坤,职场两眼昏”的学生。最后,功利之风也会持续恶化职业教育生态。比如,部分学校为争夺“象征资本”,将竞赛奖牌异化为招生噱头,甚至催生违规选拔、数据造假等乱象。有的职业技能竞赛还可能会受到特定企业的变相“绑架”,要么沦为依赖特定厂商设备的“技术绑架型”竞赛,要么沦为过度商业化的“企业定制赛”…… 职业技能竞赛要回归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”的本质。职业技能竞赛不只是技能人才技艺展示、相互切磋的舞台,更是重要的“练兵场”——让技能人才在备赛的过程中,能够快速突破技能瓶颈,提升专业水平。而“练兵”的目的,始终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从容不迫地走上“战场”,成为即战力。若这个“练兵场”沦为争名夺利的“秀场”,那这些“秀”练得再多也无意义。 说到底,竞赛应是职业教育的助推器,而非终点站。破解“一赛定乾坤”的困局,须坚持问题导向,从优化评价机制、均衡资源配置、深化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入手,久久为功。唯有让技能比拼真正成为连接课堂与车间的桥梁,才能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支撑产业升级的基石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