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荒地”上停车被罚,如何化解质疑
2025-04-18 10:00:48? ?来源:光明网-时评频道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作者:秦风 近日,河南省新乡市一市民反映自己的车辆停在“荒地”却被处罚。据媒体报道,记者从新乡市城市综合执法局获悉,该男子停车区域为高铁隧道口,此处禁止停车。城市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,此处区域也并非荒地而是农田。 面对被处罚人的不解和公众的疑惑,当地相关部门给出了回应,但此事仍有很多疑问待解。 从报道看,是新乡市城市综合执法局贴的违法停车告知单。正如网友提问,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,开违停罚单不是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吗?城市综合执法人员怎么也“分一杯羹”了? 应该说,城市综合执法局负有维护城市秩序之责,有责任维护城市市容和交通秩序。但是具体到此事,相关人员有无权力贴违法停车告知单?如果有权力,依据是什么?能否给被处罚人一个值得信服的理由? 根据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相关规定,高铁隧道口50米内、交叉路口、桥梁等区域均禁止停车,违者将被处罚。如果涉事市民确实违反法律法规,被处罚并不冤。但需要明确的是,无论谁来罚都要有依据,无论怎么罚都不能随意化。事关法治尊严和公民权利,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。 此事之所以引发热议,特别是被处罚人感到不平,一个重要原因是,从视频画面看,事发地确实像荒地,地上空无一物,相关部门人员称此前“有篱笆围起来”,但事发时并无篱笆,也无人看管维护。车主因故临时停车,既没有给田地主人造成损害,也无碍公共利益,有何不可? 此外,事发地也没有设置禁止停车的招牌。正如有网友所称,若现场既无农作物又无禁停标识,普通民众如何预判风险? 如何化解质疑,避免民众陷入罚款陷阱?相关部门不妨在涉事区域上设置临时警示装置。在此之前,不妨立足于人性化执法,比如探索“首违不罚”“扫码学法减罚”等创新机制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技术赋能减少不必要的争执,比如将此处禁停数据接入导航App,对司机进行实时提醒。对于执法部门来说,在标识设置和普法宣传上尽到应尽的义务和责任,既是维护法律尊严的需要,也是履职尽责的体现。 近年来,一些地方屡见“钓鱼执法”,还热衷于设置“隐形禁停区”,备受质疑。一张小小的罚单,却能折射出大问题。透视这张罚单,可看见城乡治理的复杂状况。当“依法处罚”与“以理服人”形成合力,才能让公众在遵守规则与接受惩戒时心服口服,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(秦风)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