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神医神药”何以沉渣泛起?
2025-04-18 10:00:48? ?来源: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,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,剑指“神医”“神药”等广告乱象。 按理说,产品靠广告破圈,越来越难了。然而,凭借新技术赋能,“神医神药”网络广告开启了新模式。他们做到了精准触达。过去,广告投放争抢的是黄金时段、显眼位置。现在,不分时间地点的“大水漫灌”已经难以找到目标受众。“神医神药”之所以能从电视购物的演播间溜进公众号,接着又堂而皇之地走进直播间,关键是因为新技术的加持、新场景的推出。“神医”们栖身医疗科普知识账号,穿上白大褂,信誓旦旦地宣布决心献出“祖传秘方”,动辄就能吸引百万级、千万级的粉丝量。专业演员扮演老中医,专业的经纪人接广告、接活动,专业的短视频小公司负责制作短视频、后期运营、媒体拓展一条龙服务。一个怪现象随之反复出现:“神医神药”死灰复燃,就像打不死的“小强”一样。 在炮制“神医”广告的产业链上,参与者向来有一种默契:好广告是一种帮助,而不是随意上门的推销。他们总是特别懂得患者的需求和心理。鼓吹之下,“神药”不但包治疑难杂症,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。“神医”打着偏方、秘方的幌子,仿佛诚心奉送古圣先贤的智慧,给患者口中塞定心丸。如同当年胡万林一样,自称“华佗再世”,也有人深信不疑。真印证了那句话:缺乏科学的地方,愚昧就自称为科学。 所以,整治“神医神药”广告乱象,至少有两件事要做得更好。一则,斩断灰色产业链。没有创新的监管模式,是难以做到的。譬如,加强对MCN机构、网络主播和自媒体的信用监管,做好监管审查的前置工作,使监管覆盖全链条全过程。此外,要加强新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。网络广告公司委托“网红”夹带“软性广告”,并根据粉丝数量支付报酬,往往难以取证和约束。平台可以搭建违法“软广”数据库,建模比对、精准识别违规广告,不给“神医神药”亮相登台的机会;运用AI技术测算广告的点击率、转化率,为依法惩戒提供可靠依据。 二则,持续加强土壤治理。健康科普存在专业门槛,短视频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,在加强内容审核的同时,增加优质科普内容供给,让健康科普更加靠谱有趣。特别是针对网络信息识别能力不足的老年人,要想方设法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媒介素养,帮助他们克服健康焦虑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